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申纪兰,是一株永不褪色的青松,昂然屹立在太行山上。她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践行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宪法》,如今90高龄的她仍坚守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
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出一篇报道《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讲述了西沟村妇女在申纪兰带领下争取同工同酬的事。文章发表后,在全国激起热烈反响。男女同工同酬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命题得到广泛关注,并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后来召开的第一届人代会,把男女同工同酬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宪法》第82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上世纪50年代,申纪兰(左二)带领妇女劳作
1943年,平顺县著名劳动模范李顺达在西沟村创办了太行山第一个互助组,发展生产,支援抗战,带领群众度过灾荒,保障粮食供给。
1954年,李顺达任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社长,申纪兰任副社长。
1952年春耕在即,为与其他合作社竞赛,李顺达提出:“要想打胜仗,男女老少一起上。”发动社里的20多名妇女下地的任务交给了申纪兰。尽管申纪兰想方设法把人都请来,但妇女的劳动积极性都不高,主要原因是,当时一个男劳力的工分是女劳力的两倍。
1953年,申纪兰赴丹麦参加世界妇女大会时留照纪念,演员田华为其梳妆打扮
申纪兰认为,只有男女同工同酬,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于是她通过组织妇女和男人比赛,来赢得同工同酬的对待。最终,妇女组获得了胜利,就这样,男女同工同酬在这个太行山脚下的小山村里率先实现。
西沟男女同酬事件经媒体报道,掀起了舆论热潮,最终被写入《宪法》。
不忘初心的人大代表
在追求男女平等之外,申纪兰还是我国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从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到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成为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者。
出席人代会时的申纪兰
申纪兰所提的建议和议案,有很多与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有关。像山西的引黄入晋工程、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大运高速公路建设、中西部开发、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长治飞机场建设等,都在她和其它全国人大代表的提议下,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不忘农民本色的申纪兰
上世纪70年代,申纪兰走上了领导岗位。地位变了,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丢;工作变了,劳动人民的身份没有忘。她坚持“不转户口,不配专车,不要级别”,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农民。
西沟荒山有新绿
闲来无事,申纪兰会去看村里的那一片绿地,很多年前,那是一片荒山。看着这片绿地,申纪兰就会想起当初战天斗地和无惧无畏的年代。
西沟妇女呀真是行,赛过宋朝的穆桂英,事事不离场场到,每次战斗是英雄……
西沟人在与艰苦的自然环境斗争中没有退却,才有了今天的绿水青山。
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上,申纪兰被授予“功勋村官”,与吴仁宝、郭凤莲合影留念
上世纪50年代起,她和李顺达带领西沟人在恶劣环境下,开始了造锦绣山川的创业路。申纪兰和西沟村人肩挑背扛,在寸草不长的石头山上造出规模达2.5万亩的森林,让艰苦奋斗的“西沟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
改革开放后,申纪兰带领村民搞副业,兴厂矿,办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她带领西沟村突出抓绿色产品、青色产业和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在生产发展、旅游开发、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等方面开工建成了一大批工程项目。
忠诚是她的人生底色
对着每一批去西沟村参观学习的基层干部,申纪兰都会拉着他们的手,一再地强调:“要听党的话,要跟党走。”
曾有记者这样问她:“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您这一生,是什么?”
“忠诚!共产党这些年走得不容易,我跟着党走也不容易”,申纪兰如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