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让党旗飘扬在乡村振兴的每一块阵地
作者 点击数:512 更新时间: 2024-01-22 来源:《中国村庄》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大梨树实践

 

大梨树仿古新村

走进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的荣誉室,一块块奖章、奖牌静静地摆放在展台上,无言地诉说着大梨树人用“干”字精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奋斗历程。展台中间的那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牌尤为醒目,这是对大梨树村以党建为引领,带领村民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生动实践的最好褒扬。

多年来,大梨树村党委紧紧围绕“三设”“三亮”“三比”“一争当”这个党建载体开展活动,“三设”即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在创业岗位上;“三亮”即亮身份、亮岗位、亮家庭;“三比”即比技能、比贡献、比作为;“一争当”即争当毛丰美式好党员。在迈向乡村振兴的征途上,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鲜明的用人导向,让党旗飘扬在乡村振兴的每一块阵地上。

做产业振兴的“主心骨”  用产业筑牢富村之路

冬季的室外温度已经零下,大梨树村“七彩田园”里却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各种热带树木、新鲜果蔬茁壮地生长在这座2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农业展示馆。置身其中热气腾腾的火锅馆,无土栽培的有机蔬菜被放到火锅里涮煮,游客们吃得津津有味。这是大梨树村党委用科技赋能,延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四季旅游的一个缩影。

为了发展产业,村党委把5个党支部全建在产业链上,紧扣经济发展需求和基层党建实际,让党组织成为工、农、商、贸、旅五大集体经济产业链发展的战斗堡垒,把党的组织优势有效地融入到产业优势中,实现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农业由过去单纯的“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再也不走“谷贱伤农”的老路,而是盯紧市场,在求新求变中补全产业链条。村里先后建成了大樱桃、蓝莓、葡萄、五味子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用科技赋能,通过温湿度调控、病虫害防治、有机肥施用,完成作物生长周期的全过程管理。通过与下游企业联合构建生产标准化、仓储智能化、运输冷链化、销售电商化的物联网生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

工业不搞“剜筐就是菜”,再也不走乡镇企业污染重、能耗高、重复建设的老路,而是通过“腾笼换鸟”,在做深做实中实现产业升级,把绿色友好、科技引导、供给驱动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攻方向。以金属钛、炭素为代表的高新材料企业,以玉米育种为代表的种业公司,以果品深加工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这些污染小、能耗低、附加值高的工业企业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小微企业为两翼的企业矩阵。

服务业不搞“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低水平模仿和抄袭,在提质增效中聚焦产业创新,在新、奇、特上下功夫,用山河作纸,用旅游调色,用商贸勾廓,用教培抹彩,画一幅以生态起笔,以文化落笔的产业融合画卷。一招鲜吃遍天,生态、旅游、文化、研学产业水乳交融,成为护住服务业“金身”的“四大金刚”。

2022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7亿元,村集体总资产超过6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45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5万元。

 

“干”字文化广场,五味子喜获丰收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  用人才托起兴村之梦

村民进入梦乡的时候,大梨树村大樱桃种植基地的大棚里,几个年轻的农业技师在高压钠灯下热烈地讨论着花腐痂的防治办法,果树农场党支部的几名党员在一边打着下手。这是村党委实施人才战略,尊重人才、甘当绿叶,为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空间,提供施展抱负环境的生动一幕。

为了用好人才,村党委实施人才战略中长期规划,着力在人才的自身造血、筑巢引凤、搭建舞台上下功夫,把人才工作作为关乎全村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来抓,纳入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创先一票否决的大项。让人才与大梨树村相互吸引,共同成就。

“土洋结合”是村党委实施人才战略的第一步,村党委积极与省内大专院校建立校村协作关系,把“洋”专家请进来,建立驻村服务站,共享教育资源和实践平台,把有一定学历基础、知识储备和特长专长的村民们培养成本乡本土的“土”专家,加速人才队伍的自身造血。

“洋为中用”是村党委实施人才战略的第二步,作为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创立的国家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大梨树村利用三尺讲台和全国各地学员们的口口相传,把大梨树人筑巢引凤的故事传播出去,把立志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施展抱负的“洋”人才吸引进来。

“搭台唱戏”是村党委实施人才战略的关键举措,为人才提供与其能力和特点相匹配的平台,尊重自主选择,不搞拉郎配,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多年来,村党委用胸怀聚揽天下贤才,通过产业孵化基地,从资金、场地、服务上提供支持,鼓励人才大胆创业,包容创业,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春日里大梨树万亩梨花盛开

用思想政治建设引领文化繁荣  用文化铸牢强村之魂

秋风送爽,稻菽飘香,沉甸甸的果实压满了枝头。第六个农民丰收节暨大梨树村旅游黄金季启动仪式、辽宁省工行文艺轻骑兵慰问演出、沈阳音乐学院民乐团专场金秋音乐会、“四季村晚”之秋晚文艺汇演……一场场文化活动在大梨树村上演。

多年来,大梨树村党委坚持繁荣文化的党建引领和群众导向,用文明浸润心灵,用文化凝聚人心。通过实施文化发展纲要,组建了用案例故事讲透法律知识的宣传服务队,建立了用好人善举启发公序良俗的道德大讲堂,用先进文化占领阵地,推进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大梨树村连续六届蝉联“全国文明村”。

村史纪念馆、影视城、体育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干”字文化广场、民族展览馆,总面积达8.1万平方米之多的文化场馆和活动场地成了党建活动点和弘扬“干”字精神、丰富文化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在农家书屋里,1.3万册的各类图书飘着墨香吸引村民前来阅读,各种知识竞赛和有奖猜谜成了比文化深度、知识厚度、视野宽度的竞技场。

每年举办的农民丰收节、葡萄文化节、徒步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在锣鼓喧天、欢歌笑语中传达着好客之道,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名片。小剧场里南腔北调的吹拉弹唱、大广场上步调一致的秧歌舞蹈,村民们在自娱自乐中感受平凡生活的欢愉和美好。

“披麻带孝不如日行一孝”,村党委号召党员模范带头用敬老文化、孝道文化形成文明家风。把孝道行在日常,对老人厚养、关怀作为孝道文化的核心内涵,把身后的哀荣转变成生前的荣光。通过道德模范的评选褒扬来导正和教化人心。

村党委会在重要的时间节点把文化食粮“喂”下去,科普周、宪法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是乡亲们每年必过的文化“大年”,活动现场就像农村的大集一样人头攒动,村民们听讲座、观演出、看书籍,就象挑选商品一样一丝不苟、专心致志,逐渐养成了敬仰文明、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的行动自觉。

让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用生态守住立村之本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由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地穿梭在山林里、伫立在池塘边,用手机拍照、用仪器监测、用纸笔记录,把大梨树村的生态信息、空气质量、水体数据汇集整理。各村民组的组长义务当起了“小林长”“小河长”,自觉看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大梨树人的“干”字精神始于那场改天换地的向荒山进军,大梨树人吃上旅游这碗饭发端于生态修复后的绿水青山。多年来,大梨树村从发展中领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把生态当做产业来做,不断尝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向生态要效益,向绿色要发展,不断创造绿色生态红利,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19年大梨树村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既要用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又要用真金白银点亮绿水青山,生态振兴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突击战,而是一场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大梨树村党委在生态投入上从来没有停歇,将每年村集体收入的20%用在生态保护和乡村美化上。投资近5000万元用于污水、垃圾无害处理和循环利用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生活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让天更蓝、水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年村里开始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通过目标与绩效相结合、村组两级考评相结合、激励与惩戒相结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实效化。

 

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

搭起与村民的“连心桥”  用治理夯实固村之基

轻轻用指尖触动手机屏幕,在微信群里《大樱桃新品种引进项目开展情况的报告》引人注目,这是实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以来的常规操作。多年来,大梨树村党委充分利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的民主决策机制和上级审核、村民监督的制约机制,增进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了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素质。

村党委下气力抓好“党群共同致富”,以支部为单位组建党群共富责任区,同步覆盖22个村民组,打造“一区、一组、一岗”党群共富联动机制。村党委还通过学习和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积极性,把治理触角延伸入户、具体到人。网格化管理方式日臻成熟,有效保障了和谐稳定,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村党委通过村规民约与“五治”融合的有机衔接,用政治聚民心,用法制正民心,用德治化民心,用自治策民心,用智治安民心。构建人防组织机制,提高物防综合效能,加强技防网络建设,完善心防制度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综合治理,构建“平安乡村”,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保驾护航。

村党委重视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发挥村妇联的巾帼创先、村团委的创业引领作用,把群团组织的特殊功能融入到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有效抓手。

(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供稿)

《中国村庄》杂志  1  共同关注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