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乾(左一)陪同张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岐红(右一)看望91岁的老党员王月芸(左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向往,也是我家乡的真实写照。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到我的家乡,关注美丽乡村建设,我一直准备着想要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年9月,北京市发布公告,招募乡村振兴协理员。我意识到这是一次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于是通过考试,分到顺义区张镇张各庄村,有幸成为乡村振兴大队伍的一员。
初到村里工作,正值换届选举,因为我就是本村人,村民对我这个村委会的“新面孔”并不陌生,也对我这个年轻人满怀期待,选举我担任了村委会委员。
“水利万物而不争,人傲于世而不顺”。村里的乡亲们基本都比较年长,我深知想要融入张各庄村这个大家庭,必须要保持尊敬谦虚的态度,多向老人请教、听取建议。
一开始,村民对我不太了解,我就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从村民可感可及的日常生活琐事入手,去帮助大家,真心为大家做好服务。随着日积月累,我帮助过的人越来越多,虽然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却事关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回馈给我的也是特别真诚的感激。这些真情的流露也越来越让我意识到“群众身边无小事”,我心中能够装下百姓,百姓心中才能装下我。
渐渐地,我与村民从认识到熟悉,再到走在街上都能聊上几句,很快融入到了一起。村子是一个大家庭,是个有人情味儿的地方。记得入职面试时考官问过我,怎么理解“先当村民后当村官”,我当时回答得不太好,但此时,我觉得我能够做到先当好一个村民了。
村里的健身广场
在书记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以及群众的支持下,我的工作内容也不断丰富起来,参与的事项也越来越多。
工作第一年便遭遇罕见的暴雨,那次雨情是我从未见过的迅猛。当时雨水已经漫进院子,在地势低洼处的院落能达到床位的高度。书记带领我们所有村干部都冲到了一线,我当时参与了救险值守,及时转移群众,帮助疏通积水,雨后入户走访,登记财产损失。
之前,我并不了解村里的工作人员有这么辛苦,身上肩负着这么重要的社会责任,直到真正见识到这次暴雨造成的危害之后,我才意识到“两委”工作对于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每年雨季,我都会提高警惕,恪尽职守做好防汛工作。
乡村治理和矛盾调解也是我们的重要职责,要确保村里的百姓能够和谐相处,社会运转稳定有序。有一次,我接到村民的调解诉求:村民老李投诉老王家入户的电线太低,影响他家的出行,造成安全隐患,如果村委会不处理,他声称就要自己想办法。
为了避免两家矛盾深化,书记派我先去锻炼锻炼,进行调解。开始,我约老李到现场了解情况,发现确实有电线垂落,而且当时已经快要入冬,很可能会因下雪将电线压得更低,影响车辆出行,甚至造成安全隐患。
我原以为让老王联系电工把电线挑高,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但当时老李正在气头上,并表明这个过道在自家房本划定的范围之内,不允许老王从这里走线。后面,我只好帮助老王约电管站工作人员、村内电工、隔壁邻居共同协商重新设计走线入户方案,并得到他的认可。
不料,正准备开工时,老王却嫌改造费用太高而作罢,又反过来投诉老李。我再次找到老李,把情况说了一遍,对于这段时间的调解,他表示领情,也坦率指出,他介意的并不是走线,而是老王的态度。
村里的公园一角
我将这件事向书记做了汇报,并邀请他们二人来到村委会。在书记的调解下,双方都做了让步,老李同意老王在自家过道走线,老王同意将电线挑高,两家握手言和。
通过这次调解,我深刻意识到做群众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人情世故,照顾到礼数和面子,这样才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工作之余,我还认真学习乡村振兴理论,并且努力带着理论到实践中去印证,认知也在不断刷新和升级,更加明白了理论的深刻意义。
我记得在入职后的第一次培训期间,发过一本书,书名是《责任胜于能力》,这六个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在村工作这些年,遇到过很多“第一次”接触的事件。每一次我都告诫自己,我是一名“两委”干部,我不能退缩,要迎难而上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辜负村民对我的信任。虽然有些事情处理得不是很圆满,但是我相信,只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就一定能让群众满意。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张镇张各庄村)
《中国村庄》杂志 第8期 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