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香榧树结出“共富果”
作者:丁红星 倪东衍 点击数:347 更新时间: 2024-11-27 来源:《中国村庄》
 
 

里天河村位于浙江省宁海县黄坛镇双峰山区,全村300多户都种有香榧树,每家少则三四十株,多则三四百株,漫山遍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种植面积达1300亩。放眼望去,一株株叶子呈针状的乔木郁郁葱葱,整个村子都被香榧染绿了、熏香了。香榧果可谓干果中的珍品,壳薄好剥,口感松脆,味道香醇。辞书《尔雅》里记载,称其“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长于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无棱而壳薄,其仁黄白色可生啖”。村子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探索实践“党建+产业”模式,从育苗、种植、加工、销售抱团发展香榧产业,形成了香榧特色产业基地。

里天河村海拔近300米,早年,村子荒山荒坡、劳动力紧缺,桃子、梨、苹果都种过,但没有发展起来,村民只能靠卖毛竹、毛笋增加收入。

最初,香榧是外来引进的。榧树是红豆杉科榧树属常绿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它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物种。香榧,正是从野生榧树变异类型中经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形成的优良品种,也是唯一的栽培种。1990年,黄坛镇政府带了一批村镇干部到诸暨市香榧主产区——赵家镇钟家岭村考察学习。看到当地香榧苗价格很便宜,市场前景好,双峰山区具有适合香榧生长的环境,便采购了1.2万株,分发到各村开始试种。第二年,又向诸暨市购买了香榧大苗5万株,引导村民种植香榧。香榧小苗需经10年培育才结果实,大苗也得5年挂果。由于对香榧的不熟悉和香榧的投入产出周期比较长,大部分村民都持观望态度。

由于黄坛镇和诸暨市存在地域性差异,刚来到黄坛的香榧苗一开始“水土不服”,减产不少。如何种好香榧,成了榧农们最关心的事情。一方面,时任诸暨市林科所所长任钦良手把手地传授给村民香榧苗木嫁接与授粉等技术,相关人员还开展了《木榧高接换种技术》《木榧根接换种技术》《双峰榧嫁接香榧可行性分析》三个科技项目试验;另一方面,由宁海县林业局带领专家来双峰山区调研后,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香榧科技项目经费,并开展香榧丰产研究等工作,专家来村讲课,在基地里传授香榧种植管理技术。一户、两户、三户……香榧渐渐在里天河村扎下根来。

 

香榧鲜果挂枝间

1997年,里天河村党支部将全村16位从事香榧生产的党员组建成香榧产业党支部,带领村民开辟了“党建+产业”发展平台。在开展实地调研时发现,1991年大苗种植的香榧树长势良好,已进入挂果期,接着又谋划规模种植120亩,壮大村集体经济。由于香榧的结果时间长,产量仅为山核桃的十分之一,经过炒制、装包,再销往市场,常常供不应求。这时的香榧果每公斤价格几百元,每年每户村民增收万元以上,多则达几十万元。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全村掀起了种香榧的高潮。

2008年,村里创办宁海县双峰山外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香榧基地800余亩,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了生产绿色食品,公司安排人员去宁波市林业局参加培训,并参与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研究,参训人员对香榧基地以及相关的农户进行统一的施肥等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公司配备了一整套干果炒制加工流水线,统一收购村里的香榧果,在加工成干果的炒制流水作业各环节逐一进行安全卫生规范,香榧炒制加工通过QS认证和绿色农产品认证。近些年来,村子里的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香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5家已注册商标,分别是杨染香榧、山里向香榧、野鹤湫香榧、冬益香榧和双峰香榧。

 

烘焙后的香榧果

随着香榧产业的不断扩大,从事该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销售压力也随之增加。面对这一现状,需要创新思路,农业生产营销只有适应市场,才能赢得消费者青睐。

曾经,村里的香榧果销路依靠订单式采购,一盒加工过的香榧果,最紧俏时一斤可卖到四五百元以上。2013年订单采购渠道迅速萎缩,香榧果遭遇价格“大跳水”,一斤只能卖160元。怎么办?先从展销开始,香榧产业党支部把宁波市的展销会搜个遍,一一报名。在展销会上,卖货是“小”,留下品牌、带走渠道才是“大”,带去的香榧果反响不错,从那之后,村里的几位党员干部便游刃有余地带着跑展会、搞活动,签下了多个地区的订单,为村里打造了一支懂市场、懂经营的销售队伍。

同时,在宁海县城开设两家经营门店,又在宁波城区开设一家门店。香榧产业党支部还发现,香榧果的上市期长达半年,越往后价格越高。于是,村里建起了冷库,将香榧果储藏在冷库里,延长上市的时间,价格能卖得更高。目前不仅有传统干果礼盒,还开发出了香榧饼干、香榧精油、香榧肥皂、榧木工艺品等一系列衍生品,也很受消费者喜爱。

为进一步推进香榧产业发展,黄坛镇还成立了香榧产业协会。一方面充分发挥香榧产业协会的组织优势,开展宣传、指导、策划,培育当地“土专家”;另一方面,加强会员之间的技术横向交流,促进香榧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香榧修剪整形

近年来,黄坛镇不仅出台了香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落实了多项资金扶持和补助政策,还经常邀请省市专家上山指导榧农保丰收增效益。政府对发展香榧产业的利好政策,香榧产业党支部认为,香榧育苗必定是个朝阳产业。香榧苗越大越值钱,香榧苗的价格因嫁接种植时间长短而异,低则20元一株,高则100元一株。之前村里没有香榧苗培育基地,香榧苗主要从诸暨购买,不仅要多支付运输费用,而且费时费力。于是,里天河村决定,自己发展香榧苗培育基地,培育高品质香榧苗木。

思虑周全后便着手准备。在种植之初,村民没有掌握嫁接技术,香榧苗发芽存活率偏低。如何培养懂技术的高素质农民?香榧产业党支部多次组织种植大户前往香榧主产区诸暨市考察,回村后再开培训班。种得好的榧农将自己总结的育苗经验传授给大家,并摸索出一套“土办法”。比如,就地取材改良土壤,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香榧苗成活率。在挖林带的时候,把残枝砍下来,堆到坑里烧成灰,这是因为草木灰含钾量多,能促进香榧根系发育,保证其生长速度。这样栽种的香榧苗,生长速度比以往要快一年以上。里天河村的育苗技术,在黄坛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今,村里的香榧苗存活率已达99%以上,香榧苗基地年产约10万株,一年的平均亩产值可达5万元,已为全县乃至县外提供香榧育苗支持。自此,里天河村也由此形成了集种苗培育、基地种植、产品加工、市场销售、技术培训指导于一体的一条龙香榧产业。

 产业旺则乡村旺。里天河村强化党建引领,依托自然资源和双峰山外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香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香榧特色产业,有效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庄的面貌日新月异,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里天河村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一村一品”示范村。现在,每逢节假日,榧农种植大户的手机响个不停,尤其是到每年11月份的香榧文化节,来自上海、舟山、宁波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作者单位:浙江省黄坛镇里天河村党支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中国村庄》杂志  11  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