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芯菜园子
立新镇高棚村距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城35公里、绵阳城区25公里。高棚村名字来源于“高家(架)窝棚”,因为以前村民大多居住在称为“窝棚”的草棚房子里,大多数草棚搭的是高架子,糊的是泥巴墙,铺的是草房顶。全村幅员面积6.37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1466户3358人,有党员125名。全村林地2600亩、耕地3972亩,属典型丘陵地形。如何让集体经济强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是村“两委”的职责任务和工作重点。
乡村振兴笑意浓,美丽高棚建设中。走进高棚村,漫步田园步道,生机勃勃的小白菜绿意盎然,硕果累累的农家果园枝繁叶茂,更有醇厚的农耕文化展示区、优质专业的蔬菜生产基地……村里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高棚村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高棚村坚持求“稳”,稳定走好集体经济增收之路,切实盘活用好闲置资源;坚持求“精”,提高良种应用,依托合作社,持续做大做优“御新景”蔬菜品牌;坚持求“新”,以农旅结合,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以产业兴旺全面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让村民有甜头、有盼头、有奔头,走出了一条以农村产业为景观、以乡村旅游为媒介,以农耕文化、农家旅游为载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书写了一本属于高棚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经”。
盘活闲置资源 注重“稳”中求财
“把闲置资产变废为宝,因地制宜坐地生财,是我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做法”,立新镇高棚村党委书记崔兴江说道。对此,高棚村“两委”探索出“三种模式”。一是“土地流转+服务金”土里刨钱。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引进社会资本4.25亿元,引导农户流转土地2200余亩,通过与公司签订《土地流转管理协议》,每年每亩获得50元服务费,实现固定收益11万元。二是“折价入股+分红金”借窝生钱。依托“大地飞歌”田园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新村建设等项目,完成土地调型800亩、土地改良400亩,村集体增加有效耕地面积12亩,连同6.8亩闲置土地等资产,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参与旅游项目建设,每年获得分红6万余元。三是“摊位租赁+管理金”让钱生钱。村党委牵头参与乡村旅游日常管理,设置摊点40余个,鼓励本地剩余劳动力摆摊出售饮料、食品等,旅游协会做好摊点管理、服务工作,收取一定的商铺服务费。2017年以来共举办中国年、乐水旅游节等节庆活动7场(次),累计收取摊位临时管理费6万余元。同时,创新蔬菜冻库和闲置村委会出租等形式,先后将被合并村闲置村办公室以每年0.8万元的价格出租;专项扶贫产业扶持资金40万元投资乡村故事酒店分红2.4万元;冻库租赁每年收取租金4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投资新景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用于农资经营,每年分红1.6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集体经济结硕果,反哺村民暖心窝。高棚村现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个,参与农户350户,创造就业岗位吸纳本村劳动力140余人,带动人均增收120元,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同时,高棚村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决定集体经济用途,部分村集体收入用于助困助学、老年补贴、村民保险购置,以及改善基础设施、支持产业发展、开展“十佳勤劳致富能手”“十佳孝老爱亲之星”等文明创建评比,培树新风正气,推进基层治理,大幅提升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巴蜀蔬芯大走廊
打造产业品牌 坚持“精”品延链
以“大产业拓展”为抓手,推动土地连片流转,带动全村约800户农户种植小白菜等速生蔬菜约2400亩,300多户农户种植柑橘约1100亩。2019年,高棚村打破原有种植经济模式,依托蔬菜产业基地,通过给予政策扶持、指导服务、搭建交流平台,新建冷链物流设施,有效解决特色产业发展慢,特色农产品储存难等问题,不断壮大新景蔬菜专合社。合作社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探索出“梯度栽种”的蔬菜轮作轮种方法,一亩地一年可种植蔬菜6-8茬,日均生产蔬菜45吨,年销售收入近6500万元。依托这一经济体量组建农资合作社,每年给集体经济带来收入20万元左右。
同时,聚焦品质提升,打造“拳头产品”和特色品牌,积极参与“绵品出川”行动,围绕“三品农业”发展思路,明确“御新景”品牌使用标准,实行“统一选种育苗、统一药肥剂量、统一检测指导、统一调配销售”培育核心竞争力,成功打入大湾区市场。以建设村级片区“中心村”为目标,加快形成以高棚村为核心的“产-加-销”衔接配套产业体系,蔬菜远销重庆、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努力建设成为绵阳“菜篮子”,让农民钱包“鼓”起来。
延长产业链条 创造“新”生优势
“思路决定出路,找准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关键。”在如何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研讨会上,大家提出:“我们要把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放在农旅产业上。”高棚村擘画“生态农旅、美丽高棚”产业发展蓝图,打造农文旅产业振兴“融合牌”,带动村民致富。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高棚村“两委”结合蔬菜产业、文旅产业发展实际,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断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齐头并进,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一方面,依托大地飞歌田园综合体、我的王国狂欢谷、狂欢岛冒险水世界、乡村故事酒店等多家主体,带动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年接待游客达72万人次;另一方面,依托新景蔬菜专合社,做强“御新景”蔬菜产业品牌,引领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并进一步扩建、修建冷链冻库、有机蔬菜基地,依托文旅产业基础,打造“高棚村新景研学基地”,扩宽产业链条。
2020年以来,高棚村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振兴先进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4A)先进村党组织等荣誉,2022年中组部蹲点调研给予高度评价。“当下有为,未来必定可期。”从传统落伍的“窝棚”小农业,到深度融合的“高棚”新农村,这一路走来,高棚村“两委”正以不懈的奋斗,把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美丽家园。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立新镇高棚村供稿)
《中国村庄》杂志 第11期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