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广州市番禺区旧水坑村:实施“百千万工程”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 点击数:306 更新时间: 2024-11-28 来源:《中国村庄》
 
 

 

旧水坑村森林公园

广东全面吹响“头号工程”奋进号角以来,广州市番禺区旧水坑村对照“五个大抓”、六个“加力提速”的部署要求,深挖自身特色优势,抓住重点、打造亮点,推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不断取得新变化、新成效。主要做法及经验有以下几点。

树党建引领典型  汇聚“百千万工程”奋进共识

旧水坑村深化运用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专项工作经验,凝聚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强大奋进力量。

强化统筹督导。严格落实三级领导挂点联系城中村与“大党委”机制,区委书记黄彪多次到村调研为典型村培育、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工作指路引航。旧水坑村围绕“五个大抓”梳理旧水坑村培育提升项目33个,定时定责、全盘发力推进,推动提升项目落地见效,力求取得新突破。

强化组织建设。抓实党员经常性党纪学习教育,采取课堂讲授、书记讲党课、案例教学、主题党日等方式,努力做自我革命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织密建强基层组织体系,深化“支部建在网格上”,通过支部抓党员、党员联系户,217名居住地党员进网入格联系服务群众,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实施“三查找五实事”行动,常态化走访调研衣食住行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小切口找准问题,每年确定5件“民生微实事”,公开亮诺亮进度,20235件实事全部按时完成,组织168名党员、村民代表开展测评,满意率100%

强化力量动员。建强家园护卫队,聚焦重点治理任务培养消防安全、爱树护绿、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及反诈防骗五个“明白人”,全面激活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人翁精神,形成党群共治格局。2024年共组织开展党群服务活动16场次,组织党员群众854人次参与到乡村绿化、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当中。

 

旧水坑村一景

立产城融合标杆  增强“百千万工程”内生动力

坚持“制造业发家当家”核心,突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一体推进更新改造、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厚植产业优势。创新“村集体+外资”联合办厂模式,合作建设丰达、胜美达等工业园区,抢抓高新电子行业发展风口,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人工智能、电路板等特色产业集群。目前7家合办企业全部以生产高新电子产品为主,员工人数超1.3万,年加工费收入超5亿元。实施村企合作利益联结机制,村统筹土地、自有资金和劳动力等资源,企业提供免息借款给村建设厂房解决企业扩产扩建需求,同时协助企业招工并派遣管理人员,换取加工费用于支付工人工资与劳务管理费,余下部分用作村集体收益。企业生产效益越好,村经济收入越高,村企实现协作共建、互促双赢。近三年先后盘活村物业资源22.3万平方米,完成恒丰酒堂、卡西欧二三厂、丰达二厂等28宗物业招标,为村集体增收4680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39亿元,股民分红2.06万元/人,连续三年突破亿元大关且居全区行政村收入首位。

注重挖潜扩容。坚持拆、治、兴并举,盘活村集体资产,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稳步增收致富。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旧水坑村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项目成功申报2022年广州市首批改造试点之一,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45.63公顷,计划分三期推进,目前项目(一期)实施方案顺利通过“四议两公开”民主程序表决,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已获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复。立足长远发展,与紧邻的新水坑村、茶东村将涉及南沙港快速路两旁的生态廊道控制范围内的地块整合,计划建设总面积约1167亩的大龙街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将耕地种植、中草药种植、设施农业、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相结合,打造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带,实现“农业+生态+文旅”综合体良性发展,树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标杆。

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培育绿色示范产业,推动技华电子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利用洁净能源提高企业用电供给能力。建设产业人才服务站,为园区提供用工招聘、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政策宣传等服务,健全重点企业驻点服务与跟踪保障机制,利用暖企走访、村企座谈等形式对接企业精准纾困。不断完善园区水电、厂房、道路等基础设施,兴建现代化公寓、员工饭堂和娱乐中心,全力打造产业发达、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保障完善的高品质园区生活圈,持续增强产业综合承载能力。

 

旧水坑村一角

创乡村治理样板  擦亮“百千万工程”发展底色

依托区“百千万工程”指挥调度信息平台,查清摸透人、屋、车、场、网等城中村治理要素,创新机制,打造高水平治理体系。

筑牢平安“大屏障”。投入600万元实施智能围蔽及高清视频监控补点,安装高清视频监控228个、新增人面识别摄像枪24支(现共有78支),与“警力+治安联防队”巡防体系贯通互补,形成“技防+人防”管防格局。投入222万建设旧水坑村多功能门岗,完善村域主要出入口通行和交通管治功能,延伸安全应急工作宣传触角。健全消防治理与应急救援体系,推行“双站双线双保险”消防救援机制与“两牌两院三卡”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巷口消防箱等设施建设,常态化开展安全排查整治,提高城中村平安系数。发挥协作单位番盈新公司资源优势,设立自建房租赁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出租屋第三方代管样本,提升出租屋纳管实效。应用AI技术开展违停治理、内涝预警和垃圾溢满落地警报,不断提高科技施治效能。

织密共融“大网络”。配齐综合网格专职网格员,利用专题培训、调研“取经”、交流学习等形式狠抓履职能力提升,打造全要素网格管理员队伍。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组建14个网格联络群与7个生产队群众动员工作群,结合网格“采办分离”机制高效收集解决各类纠纷与诉求,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回应群众诉求。健全法律咨询室、家庭教育学堂、婚姻家庭调解室“三位一体”维权机制,延伸治理触角,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美化乡貌“大环境”。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落实三线整治、绿化改造、外观整饰等容貌提升工作,建设颖川路中轴线景观带,按“一步一景”思路打造小生态板块22个,完成雁洲涌岸线绿化、十甲坊中街等升级改造项目。深化协作共建,旧水坑村和番盈新公司合共出资,实施榕树公园周边景观提升工程及新城路段步行路径升级,目前新建的榕树公园周边停车场和南北2个小公园、电动车自行车充电站、亲水平台、东湖东北角造景等项目已竣工。因地制宜抓绿美,2024年共举办义务植树活动7场次,组织党员群众674人次,新种植凤凰木等乔木1023棵、灌木花卉1300株,不断增厚“绿色家底”,增创生态优势。

 

村民娱乐活动

树和谐文明乡风  厚植“百千万工程”内涵底蕴

积极践行“厚泽载物、包容兼蓄”榕树精神,统筹资源开展各类惠民服务活动,持续优化公共设施与服务阵地建设,聚焦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与归属感做实民生工程。

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区域建设,专人专责处置群众反映问题。布设“5G+VR政务晓屋”,实现在家门口高效办事。与省人民医院、中山肿瘤医院、珠江医院等广州知名医院建立联结对接机制,村民患重大疾病可专车接送治疗。针对失业群体落实就业跟踪、职业介绍、兜底帮扶等工作,将全部残疾人安排至村内厂企上班,全力稳就业、保民生。大力支持优质特色教育发展,旧水坑小学被评为“广东省朝阳读书示范校”。完善老人活动中心、颐康站等设施建设,为长者提供助餐、生活照料等服务,定期举办敬老活动,及时发放长寿金、敬老金,切实提升老年人群体幸福感与获得感。

打造文化地标。投入1500万元建设榕树文化公园,种植超1.5万棵榕树等树木,形成榕树为主景的特色景观,擦亮榕树“包容兼蓄、共生共荣”文化底色。打造榕树头议事厅、榕树文化科普长廊、百榕图等“榕”系地标,深耕“容”“榕”文化品牌建设。提档颖川大道公共服务带,串联文化中心、文化礼堂等功能区,形成“3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擦亮文化品牌。注重保留历史文化元素与古建筑原有风貌,活化南潮陈公祠、北帝庙、广声陈公祠等古祠资源,打造农家书屋、区本艺术馆及硬笔书法培训基地等,为颖川乐社等民间私伙局拓宽活动空间。依托东湖生态景观,对接区教育局、星海青少年宫,街、村共投入了30万元打造了“东湖航模基地”,定期举办航模体验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积极开展榕树头音乐会、私伙局文艺汇演、“珠水金声 粤韵乐乡”广东音乐进基层等活动,举办“村BA”篮球赛、“翰墨飘香·旧水坑公益书法班”等活动,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气质,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百千万工程办公室供稿)

《中国村庄》杂志  11  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