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村庄 > 正文
 
山西省长治市振兴村:文化赋能产业富村
作者 点击数:118 更新时间: 2025-01-24 来源:《中国村庄》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在发展中始终坚持党建为魂、项目为王、实干为要、环境为重、民生为本五大举措,持续推进以文培元、以文兴业、以文聚才、以文促建、以文强基五大工程。强化文化赋能,激发乡村活力,蹚出了一条建设高质量和美乡村发展之路。

 

振兴村党群生活馆——初心园

坚持党建为魂,推进以文培元

近年来,振兴村充分利用振兴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新振兴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振兴声音,讲好振兴故事,强化“振兴是我家,人人爱护她”宣传引导,让“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成为广大群众基本共识,既巩固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又生成文化兴村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合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成立振兴便民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实行党员包街联户全覆盖。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支部为单位,设立老年党小组、青年党小组、妇女党小组,每月坚持开展一次活动,创新村民自治制度,推行“六制一体”乡村治理机制,规范婚丧嫁娶“八不能”,日常生活“八不准”,村民出行“八不要”,移风易俗“七字歌”。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健全完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带动培育了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推进了清廉村居建设,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日益提升。

 

上党印象步行街

坚持项目为王,推进以文兴业

振兴村依托以企带村优势,加快产业转型步伐,积极发展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和乡村旅游业。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振兴集团所属企业拿出70%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各项福利占比30%。采用公司+农业+农户的形式,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农场。支持村民开办农家乐,在自家小院上做文章、在小摊小吃上下功夫,实现人人搞旅游、户户来赚钱。同时,以游客新体验为中心,打造凸显文化魅力、欢乐互动、科技亮点的全新国潮文化项目——振兴不夜村,将上党文化、传统文化、美丽夜景及民俗演绎等有机结合,积极构建夜游、夜赏、夜食、夜购、夜宿“五夜”产品体系,振兴不夜村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有效带动景区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业态的收入,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0余万元,促进了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振兴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振兴小镇宝藏乡村元宇宙项目,积极创建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让游客实现智慧乡村旅游全方位沉浸式体验,扩大省内二销产品特色,实现一二三产融合。2024年,振兴村发展农家乐168家,农户年均旅游收入达15万元。

 

市区活动在振兴村举办

坚持实干为要,推进以文聚才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支撑。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绘就,既有思想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领头雁”,也有懂技术、爱农业、善经营的“新农人”。振兴村坚持“突出重点、按需引进、以用为本、高薪聘请”的原则,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敞开大门,选贤任能。凡录用的中层管理干部全部入住人才公寓,带家属的优先为其安排工作,有子女的免费在振兴学校就学。用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强劲的发展势头留住人才。截至目前,吸引乡村振兴各类人才136名。

由振兴集团先后投资1.6亿元,建成九年一贯制寄宿振兴学校、太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在高水平实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振兴分院,长治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围绕办一流乡村教育的目标,抢占产教融合的高地,在五年时间内,振兴小镇将办成“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匹配,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课堂教学与户外实践相融合,学生毕业与学生就业相同步”的富有振兴特色、彰显人才优势的全市一流、全省领先、全国知名学校。

 

振兴村开展党员活动

坚持环境为重,推进以文促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根本。振兴村先后建起了以二十四孝故事为主题的孝廉公园,梅兰竹菊四大民俗文化长廊,对村内的四条街、九条路分别以仁、义、礼、智、信、贤、德、文、明等传统文化精髓加崇字打头进行命名。新建了初心广场、初心园、党群学教室、村史展览室、家风家训馆、中国村志收藏馆、振兴剧院、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孝廉公园

振兴村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文化理念,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和群众文化活动,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在振兴村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演绎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最强音。振兴村连续举办了七届春节嘉年华、十三届根祖文化旅游节、重阳文化旅游节、元旦晚会、“村晚”、元宵节晚会和六届振兴日主题活动,持续评选十大孝星、十大模范老人、十大文明家庭、十大劳动模范、十大杰出青年,让广大村民深切感受到了振兴村大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先后组建振兴村文化广播站、锣鼓队、八音会、花棍故事队、旱船秧歌队、花轿表演队、抛绣球招亲等民俗活动,节假日双休日正常演出。早上广播体操、晚上村民广场舞成为常态。特别是振兴村八音会和抬花轿已走出长治走向全省各地,成为振兴村的又一个文化富民产业,村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展示了振兴村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振兴村在乡村旅游转型中率先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阔步前行,成绩斐然,成效明显。先后36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网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报道265次。

 

振兴村重阳文化旅游节

坚持民生为本,推进以文强基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就像一张考卷,衡量着振兴村的为民情怀。振兴村整体搬迁十五年来,振兴集团固定资产累计总投资13.5亿元,先后解决民生实事超百万元项目115个。大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解决了村民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迁村、安居、乐业一体化,拉开了新农村的序幕;绿化、美化、亮化大动作,改善了全村人居环境;供暖、供水、供气低收费,减轻了村民经济负担;就学、就医、养老全覆盖,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村民医疗互助会、年关福利、中秋福利惠及千家万户,老年人养老金、送温暖帮扶款群众拍手称快。土地入股、荒山开发、开办农家乐,家家搞旅游,户户赚钱,全村村民尽享旅游红利。发展休闲农业、家庭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益。一桩桩实事的兑现,让广大群众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一件件民生的答卷,书写了振兴村发展的温度和幸福的质感。

振兴村在实现全村就地富裕、就地就业、就地入学、就地就医、就地养老的基础上,建立了五大社会保障机制:

一是就业均等机制。社区内青壮年劳力全部就业,因病、因残不能就业全部纳入社保范围。

二是医疗保障机制。成立了村民医疗互助会,在国家新农合报销之后,剩余药费由村民医疗互助会全部报销,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难题。

三是教育免费机制。凡在振兴学校就读的学生免校服费、免住宿费、补伙食费,考上大学的凭入学通知书和收费单报销学费。

四是养老保障机制。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1200元养老金,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1500元养老金,并进行两次免费体检,五保户老人入住振兴村养老院。

五是社会福利机制。实行了供暖、供水免费,用气、用电补助,并发放每人每年福利1500元,开通了振兴至上党区、长治市区的免费公交车。

文化兴村打造绿水青山,产业富民建设和美乡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通过艰苦创业,荣获了全国文明村镇;通过率先发展,建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通过加快转型,成为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不忘昔日的苦难辉煌,不负明天的梦想追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崭新篇章。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供稿)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