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社动态 > 正文
 
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村:鱼皮画经纬上的伊玛堪史诗
作者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 2025-11-11 来源:《中国村庄》
 
 

在乌苏里江的粼粼波光中,赫哲族用两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将渔猎民族的智慧与信仰镌刻进时光的长河——伊玛堪的吟唱是流动的史诗,鱼皮画则是凝固的图腾。

伊玛堪是口传文学的活化石。赫哲语意为“故事”,是北方少数民族中罕见的曲艺说唱艺术。20065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民族学者调查,会唱伊玛堪的歌手日渐减少,截至2011年,仅有五位说唱大师能够表演曲目。赫哲族伊玛堪的濒临消亡,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积极投入到伊玛堪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在村中乌日贡广场边建设伊玛堪传习所,传承人吴桂凤清晰地认识到培养传承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些年来在传习所办培训班,有时在网络平台直播授课,致力于伊玛堪保护和传承工作。八岔村一面完善传习所教学设施,培养40多名伊玛堪学员,另一面组建民间艺术团,吸纳30多位村民加入,编排多个民族歌舞,在表演比赛时切磋打磨。

鱼皮画则是指尖上的渔猎记忆。赫哲人将大马哈鱼皮鞣制成绢帛般的画布,用骨针刻画江上渔舟、山间鹿群等,鱼鳞天然的斑驳肌理,让画面泛起水波般的灵动。2006年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赫哲族的伊玛堪与鱼皮画,恰似赫哲文化的阴阳两面:前者以声波传递族群记忆,后者以物质形态凝固历史。在非遗保护浪潮中,二者共同构成“活态传承”的典范。

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人吴桂凤(左一)为村民授课

 
免责声明:村社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